慈禧宠臣李连英的生死之谜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篇关于清朝末年大太监李连英的文章,大意是说李连英死的不明,可能是被人暗杀的,并且提到了一位名叫颜仪民的老先生。关于李连英的死因是个旧话题了,大约十五年前笔者采访过李连英的两位过继孙子(亲侄孙),也采访过颜仪民。在这个问题上发表过看法。现在重新把这篇采访记刊登在网上,供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网友参考。

影片《李连英》放映期间,当时在北京西城区委当宣传干事的鲁来顺告诉我,李连英的两个过继孙子仍健在,家就住在西城。我听后兴奋异常,就和鲁来顺一起采访了两位老人。

这两位老人一个叫李祥浩,一个叫李祥仲,当时都已经年过七旬。李连英死于1911年,故李祥浩、李祥仲都出生在李连英去世以后。因而他们所说的,也只是从父辈那里听来的。中国自古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传统,因而他们所听说的祖父李连英,自然跟人们在各种文艺作品中所了解的那个李连英截然不同。但我相信两位老人所说的是真实的。

采访李连英孙子的文章,最初发表在《北京日报·京华周末》上。后来应一家杂志之邀,又补充采访、加以充实,写了一篇近万字的文章,发表在该杂志上。下面的内容是在发表过的文章基础上改写的。

李连英的身世

听李祥浩说,李连英祖籍是山东青州府齐河县。永乐三年,青州大旱,李家逃荒到了河北大城县。李连英的父亲,名叫李玉,只身到北京谋生。他是个皮匠,给人修个鞋、钉个掌什么的,人称皮匠李。有的野史说他是贩卖皮硝的,故叫皮硝李。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李玉是“皮匠老李”,他儿子呢,自然是“皮匠小李”。叫白了,就成了“皮小李”,跟“皮硝”没关系。

李玉一共有五个儿子:李国泰、李英泰、李宝泰、李升泰、李世泰。因家境贫寒、生活困难,不得已,把老二李英泰净了身,送进宫里当了太监,进宫后改名叫李连英。很多地方把他的名字写成“李莲英”,中间的连字加上了个草字头,其实是不对的。

李连英没结过婚

关于李连英结过婚的事,不止一人一书中说过。影片《李连英》里,也有这么个情节,新婚之夜,李连英一边哭嚎,一边骂着打着新娘,还往她脸上吐唾沫……

有本书叫《幽灵飘渺录》,是专门揭露和批判西太后、李连英的。这本书的书名还是请溥杰题的。书中,就渲染过李连英结婚的情节。说有一天光绪皇帝到景山上散心,忽听北长街传来一片鼓乐之声。一问,方知是李连英在娶第三房姨太太,派小太监去一打探,满朝文武都给李连英送了贺礼……

此书作者名叫颜仪民。巧极了,我从1986年就认识这位颜老先生。这位颜老先生是满族,姓叶赫颜扎氏。他的伯父毓贤,光绪年间曾任山东、山西巡抚,因为积极主张支持和利用义和团打洋人,庚子之后西太后迫于外国的压力,把毓贤处死了。颜仪民的父亲毓泰,也曾在内务府任职。光绪皇帝生父、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一侧福晋,是颜仪民的姑奶奶(祖父的姐姐或妹妹)。由于颜仪民特殊身份,加上溥杰题写的书名,给人们的印象是:书中所云,必然有根有据。

因而在采访李连英的后人时,李连英是否结过婚,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按说封建时代的宦官,都是皇帝的家奴。为了保证皇帝后宫佳丽的贞节,故而宦官在进宫之前都被残忍地割掉了性器官。因此,这些人是没有性能力的。但是宦官娶妻纳妾,确是实有其事。有的,是为了摆谱儿,这类太监都是地位较高、有钱有势的。如隆裕太后身边的小德张。也有的太监,是为了晚年生活有个人照顾,纯粹是为找个伴儿,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这种事不少。不论从哪方面说,李连英娶老婆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他的两个孙子都断然否认他们的祖父结过婚。

他们的理由是绝对充足的。第一,李连英信奉道教,拜了白云观的观主为师,道名灵杰,号乐园道人。听他身边的小太监说,他一有空就念《太上感应篇》。第二,他一直在慈禧太后身边当差,慈禧太后死后,他为慈禧守孝三年,守孝期间当然是不能结婚的,否则还叫什么守孝?第三,守孝三年期满,他也就死了,就是想娶老婆,也没容得工夫。

那么,说李连英不仅结过婚、而且娶了三房姨太太,这又是哪部史书里记载的呢?为此我专程去拜访了颜仪民先生。颜先生说:我是从民国时期的小报上读到的。原来如此!——小报为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什么荒唐故事不敢编?小报所载,岂能当做信史乎!

再据我所知,溥杰在给颜仪民的《幽灵飘渺录》题写书名辞时,对书中所写内容一无所知!一来颜仪民请溥杰题写书名时,书还未出,一说是骂西太后和李连英的,溥杰就没深问,二来溥杰老先生为人和善,有求必应,故尔求他题写个书名并不困难。因此溥杰题写的书名,也并不能说明书中所说的就是真实的历史。

李连英的后代

李连英自幼净身入宫,自然没有儿子。前面说的,他兄弟五个。他发迹之后,便将四个兄弟的儿子每人一个过继给他,除了老三李宝泰过继的是老三以外,另外哥儿仨过继的都是老二。为什么这么过继呢?道理很简单:各房都过继一个,为的是将来分割财产时避免发生纠纷;过继老二,为的是各房不绝长门。李连英的子侄辈,名字中间都是“福”字。老大李国泰过继给他的叫李福康,老三李宝泰过继给他的叫李福荫,老四李升泰过继给他的叫李福庆,老五李世泰过继给他的叫李福德。于是李连英共有四个过继儿子。我采访问的李祥浩,父亲就是李福荫;李祥仲的父亲是李福庆。

据李祥浩说,在四个过继儿子中,李连英生前最信任的就是李福荫。前面说了,兄弟四人,每人过继的都是老二,唯独李福荫是老三。据说李福荫一出生,就得到李连英的喜欢,他对老三李宝泰说:这个孩子我要了。脾气倔犟的李宝泰不乐意了:“为什么别的房都过继老二,偏偏到我这儿你要老三呢?”一个不愿意给,一个偏得要,兄弟两人吵了起来,还动了手,李宝泰打了二哥李连英一茶碗。为这个兄弟二人生分了好几年,后来李宝泰在东棉花胡同住,因为没有进项,生活过得挺紧巴,糊窗户都用的是中药铺里包药的纸。然而他再倔,也拧不过李连英去呀,到了儿,李福荫成了李连英的过继儿子。在四个过继儿子里,数李福荫年纪最小,也数他最憨厚,不会耍心眼儿。庚子以后,每年三月三白云观庙会和四月初八浴佛节,李连英都要派人替他去白云观放堂和去潭柘寺斋僧。每处五千两银子,每个和尚、道士还要给两个馒头一碗粥,外带四吊铜钱。这差使每回都是李福荫去,让别人去李连英不放心,怕他们中饱私囊。

李连英的不放心并非没有依据。据李祥浩说,李连英的十几个子侄里,有好几个不学好的,吃、喝、嫖、赌、抽大烟五毒俱全。尤其是李福康,因为他上边的哥哥是个疯子死的早,李福康承继了亲父李国泰和继父李连英两份遗产,由于生活腐化,家产挥霍一空,晚年穷的连被褥都没有,铺报纸、盖报纸。

李连英的另一个过继儿子李福德酷爱京戏,出钱办了三乐班,京剧名角儿尚小云、荀慧生、李多奎、赵桐珊(艺名芙蓉草)都是三乐班培养出来的。尚小云还拜李福德为义父。李福德去世,其子李祥凤去给尚小云报丧,尚小云当即拿出了两千元份金。不料好面子的李祥凤拒绝接受,认为尚小云这是瞧不起他,说他们家穷得办不起丧事才拿出这么多钱来。实际上,他们家这会儿也确实败落了。尚小云没办法,拿出的钱不能再收回去,就买了两千元的纸钱,在李福德的棺前焚化了。这位李福德还对佛学颇有研究,在北京的佛教界相当有名,提起“一清居士”,没有不知道的。有一次他在广济寺和水芝上人现明和尚聊天。现明和尚是当时的高僧,取出一张唱片放在留声机上,让李福德听。唱片上录的不是歌曲、音乐,而是诵经的声音。李福德听罢微微一笑,说:“经念到这个份儿上,应当说是很不错了。但这经不是和尚念的,而是居士念的。”现明和尚听了,非常佩服,赞叹不已。这位既玩京戏又钻佛学的李福德,玩到如此深、钻到如此精,需要付出多少开销?这两样都是无底洞,多少银子也填不满。坐吃山空最后家境败落,就是必然的了。

李连英何尝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出类拔萃?据李祥仲说,他父亲李福庆原是读书人。李连英也盼望子侄们能在仕途上有点出息,总嫌他们不争气、不好好读书。李福庆念过书,也参加过科举考试,终因文思太慢,没有考取到功名(李大总管太监的儿子考不上,说明清末的科举考场内,还不太腐败),便弃文习武,在护军营(皇上的警卫团)当了兵,在御前当差。庚子逃反,李福庆跟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去了西安,最后官至花翎副将。因为在太后、皇上跟前,李福庆对清朝上层统治者的腐败也看得更清楚。从西安回到北京后,李福庆的情绪便十分消沉,他常常感叹,说:“大清国不亡没有天理!”意思是说,大清国早该灭亡了,为什么?因为它太腐败。当初,西太后从神武门逃跑时,是何等狼狈,换上汉装,穿上老百姓的衣裳,连她养护多年的长指甲都剪掉了。真是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老百姓生灵涂炭,不是你西太后闹的么!可是从西安回銮时,一切老毛病又都抖落出来了,原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在途中,李福庆亲见了这样一幕:回銮车队浩浩荡荡,马车有几百辆。不用说,车上载的,全是各地官员孝敬给太后的(其中也免不了有李连英的)金银财宝。行进中,忽听前面车喊:“不好了,轧着人了!”可是车却没停,因为也停不住,几百辆车就从那个不幸的人身上轧了过去!从这件事上,李福庆算是把大清国看透了。

李福庆没瞧错。从庚子到辛亥,十来年的工夫,大清国完了。辛亥以后,李福庆养鸟种花打发时光。护国寺几家花店,都跟他有生意往来。张伯驹的似园,就是从李福庆手里买的。

李福庆的儿子李祥仲是知识分子,解放前毕业老“中大”,解放后一直当教师至退休。

李祥浩之父李福荫学过法文,写一笔好字,辛亥前在载涛的军咨府里当录事,辛亥以后再没做什么事。

李连英死后,全部家产平分给了四个过继儿子,每个过继儿子分得一份。李福荫这支便坐吃这笔遗产,一直到“文革”前,李祥浩什么事都没干过。然而,“什么事都不干”,这本身就是罪过:不劳而获,剥削呀!“文革”中,李连英的后代几乎都受到了冲击。李祥浩一家都挨过斗,剃了光头;大哥李祥荣被活活打死,大姐李闻韶也死于棍棒之下。

关于李连英后人挨斗遭毒打一事,我在采访文物工作者苏天钧时得到了证实。李祥浩家被抄后,当时在文物工作队(北京市文物局前身)工作的苏天钧曾被叫去清点有价值的文物,据他说,从他家抄出的鎏金佛就有好几尊。

对“文革”中这段遭遇,李祥浩是这样想的:反正人死不能复生。能怎样呢?再想想,我们养尊处优之时那些爬雪山、过草地的老革命,到“文革”时不是也挨批斗了吗?不是也有被迫害死的吗?唉,得了!

1991年春节过后我采访李祥浩、李祥仲时,两位老人身体尚好。李祥浩与妻子马士潜是亲姑表,一生无子女,多亏李祥荣的儿子和媳妇时常照顾。李祥仲的老伴儿已经去世多年,子女五人都已成立,家有私房一所,在刘兰塑胡同,业已年久失修,门外路面高出院内有一二尺。1999年夏天,我在西城区二龙路养老院看到了马士潜老人,她告诉我,老伴儿已于春天去世。

李连英不会梳头

李连英从一个净身当奴才的穷孩子,到声名显赫、家财万贯的大总管,与得到太后的赏识不无关系。那么,李连英是怎么得到太后欢心的呢?

在影片《清宫秘史》里,有段李连英给慈禧太后梳头的情节,说李连英为讨老佛爷的欢心,变着法儿的给慈禧太后“美发”,梳个“丹凤朝阳”;慈禧头发掉了,他给藏起来,还谄媚地说:老佛爷龙体康健,一根儿头发都不掉……

李祥浩说:“我祖父李连英根本不会梳头,给慈禧梳头的是一位姓刘的太监,人称梳头刘。我祖父只管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李祥仲也这么说,他说:有的野史说李连英为给慈禧太后梳头,专门到城外妓院去研究妓女们的头发式样。这根本不可能。一个是太监不许随便出宫,一个是妓院里的妓女都是南方人,苏、杭二州的,头发式样跟宫里的妇女安全两样。你想,西太后足穿花盆底鞋,头上却梳个发纂,她还怎么见人?

梳头刘,《宫女谈往录》里有关于他的介绍。据那位叫荣儿的慈禧身边的老宫女说:“我没看见过李连英给老太后梳头,也没听说过。七八年来伺候老太后梳头、给老太后当这份差的只有个梳头刘。”他的名字叫刘德盛。

不过李连英为讨慈禧太后的欢心,学过戏是真的。慈禧喜欢听戏,李连英进过皇家戏班——升平署,他能唱猴儿戏。他们家原来保存有许多戏剧的宫廷秘本,直到“文革”抄家时才弄没了。影片《李连英》中,有个姜文扮演的李连英甩着赶车的鞭子唱戏、光绪皇帝叫好的情节,看来是有生活依据的。

李连英的侄女

影片《李连英》里说,李连英把自己的侄女送进了宫里,被光绪皇帝宠幸过之后,李连英想给在太后面前求个光明正大的名份,比如贵妃什么的,却被慈太后婉言拒绝了。李连英觉得对不起侄女,打了自己几个耳光……

事实上,李连英的妹妹和侄女都进过宫,是去伺候太后的。李连英有两个妹妹,大妹妹嫁给了西郊杨氏,二妹妹嫁给了做官的白宝山。进过宫的是二妹妹。李连英进宫的侄女叫李淑芳,是李宝泰的大女儿,李福荫的亲姐姐。电影里让她管李连英叫二叔是不对的,应该叫二大爷。电影里的李连英和他侄女都有口音,山东不山东、河北不河北的。其实从李连英这一辈他们就是北京生、北京长,一口京腔的。据李祥浩说,他这位大姑身材高大,约一米六几,家里人戏称为“大官客”(即大男人),长得也不好看。所以说她让光绪皇帝宠幸是不大可能的事,因为身份也不合,她是奴才。《宫女谈往录》里形容这位李大姑娘:“穿着上下两截的衣裳,上边是织锦镶边的花袄,下边是藕荷色的裤子,系一条淡青百褶裙……覆盖着一双小脚。人很腼腆,……模样也并不多美。”在宫女的口气里,这位李大姑娘仍是以奴才的身份出现在太后身边的,游颐和园,她颠着一双小脚跟在太后的轿子后边,很是狼狈。宫女们都不大瞧得起她。

李淑芳在宫里就是干活儿,给太后绣花儿。太后身上穿的好多绣活儿出自李淑芳之手。李祥浩说,他瞧见过这位大姑的手,又大又粗糙。因为在宫里干活,手不能出汗,一出汗会弄脏了绣的活儿,绣一会儿,就得把手放进冷水里泡一会儿,泡冷了再接着绣。日久天长,手都变形了。据说慈禧很喜欢李淑芳,亲自教他宫里的礼仪,出宫时,赏给她了三万两银子。这三万两银子做什么了呢?李连英用这笔钱,送他两个侄子李福海、李福恒出国留学了,一个学外交,一个学经济。李福海后来担任过外交参赞。由此可以看出,李连英也是个很有眼光、很有见识的人。李淑芳也因此成了李家的有功之臣,在家中地位比李连英还高,说一不二。她一生未嫁,老死家中,活了八十多。

李连英和光绪皇帝

在人们印象里,李连英是“后党”中人。许多文艺作品,也把李连英描绘成慈禧太后欺侮迫害光绪皇帝的帮凶。然而据李祥浩和李祥仲说,李连英事实上跟光绪皇帝的关系不错。

李祥浩说,庚子年逃反,光绪出京时只穿了一件锦袍。天气越来越冷,那锦袍根本不能御寒。李连英便把自己的一件“高丽纳”棉袄,脱下来献给了皇上。这件所谓“高丽纳”,是朝鲜进贡的,内絮丝绵,外面纳得很密,甚是轻软暖和。西逃的路上,慈禧给光绪吃的,尽是馊的剩的,光绪无法下咽。又是李连英一路上照顾,给皇上找吃的、买烧饼夹肉充饥。据说光绪很感激李连英,说“要不是李安达,我早就冻饿而死了”。光绪曾经赐给李连英一个“跟头褡裢”,即系在腰里的一种荷包,白色丝绸的,一面用红线乡着钟馗,一面用墨笔写着:赐给李连英,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李祥仲说:光绪临终前,被囚于瀛台。听说皇上病重,隆裕皇后很是焦急,想去探望,可是没有慈禧的旨意又不敢去。就在她隔水相望,左右为难、来回踱步时,被李连英看到了。李连英上前说:“主子怎么不去瞧瞧皇上啊?”隆裕说:“没有老佛爷的话,我怎么敢去呀!”李连英说:“这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拘这个礼儿干嘛呢!”在李连英的鼓励下,隆裕在光绪临终前,和他见了一面。为此隆裕很感激李连英。据说光绪临终前嘱咐隆裕两件事,一是杀袁世凯,一是善待李连英。这个说法当然无法证实,不过隆裕对李连英确实不错。光绪死后,宣统继位,隆裕当了太后,初次垂帘听政,渴望有人帮助。她曾对李连英说:“老总管,你能不能再帮我几年?”说明她的确信任李连英。但李连英深知这份差事不好干,婉言推辞掉了。李连英的坟地,就是隆裕赐给他的。

珍妃之死与李连英

在关于清宫的戏剧、电影中,珍妃之死大都与李连英有关。有的说是李连英把珍妃推下井的,有的说是另一个太监崔玉贵推的,而李连英是个帮凶。

李祥浩说:“珍妃遇害时,我祖父根本不在场;所以珍妃之死,于我祖父无关。”李祥浩说,逃反前一天,西太后给了李连英一天假,要他回家安顿一下。第二天李连英回来,才听说珍主儿被害死了,伤心得他跺脚大哭。听说珍妃死前曾大喊:“李安达救命!李安达救命!”

李祥仲也说,珍妃之死与他祖父无关,是另一个太监崔玉贵,按照慈禧的吩咐,把珍妃推到井里去的(笔者还见到过其它材料,说是崔玉贵手下一个小太监干的,还有说是崔、王两人一起干的)。一个佐证是:从西安回到北京后,慈禧转嫁罪责,找借口把崔玉贵赶出了宫。慈禧说:“我当初不过说几句气话,你怎么(指崔玉贵)也不劝劝我,反倒真把珍妃害死了呢?如今我一瞅见你就想起珍妃,心里就难受。你走吧,别在宫里干了。”就这么着,崔玉贵被赶出来了。

这个崔玉贵,原来在宫里的地位,和李连英相差不多,他的靠山是慈禧娘家哥哥桂祥,人称“桂公爷”的。《宫女谈往录》中有不少关于他的笔墨,说他长的如何高大英俊,被慈禧赶出宫后,他去找桂公爷求助,桂公爷无可奈何地说:“唉,哪个朝代都有屈死鬼呀!”

慈禧为什么要处死珍妃,说法也有好几种。李祥仲说,他听说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正忙于逃跑,太后和其他后妃都已换了装,准备登程。一起往车上走的时候,慈禧看见了珍妃、瑾妃姐妹,心中烦乱,便骂道:“一个珍,一个瑾,真紧!从你们两个小娘们进宫以后,就一天比一天紧,没一天好过过!”这是慈禧迁怒于人、找茬儿撒脾气,若是珍妃不理这个茬儿也就过去了。珍妃性格其实很懦弱,此时心里更加害怕,就给慈禧跪下了,说“以后再也不敢犯错儿了”。慈禧接着骂道:“你还活着干嘛?还不如去死了呢,把她给我扔井里头去!”珍妃就这么被害死了。

珍妃死前,一直在冷宫里关着。至于她究竟为什么被打入冷宫,说法不一。一般的作品里都说是政治原因,说珍妃支持光绪进行变法维新。其实,深居宫禁的她未必有那么高的觉悟和认识水平。我见有资料(也是一个宫廷里的老太监写的)说,珍妃是由于干政卖官而受到慈禧处罚的。李祥仲也持这个说法,他认为,当时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卖官鬻爵成风,慈禧本人就是一个出售官爵的总头子。但那时候,哪轮的上你珍妃来卖官呢?另外,珍妃不被慈禧所喜欢,也不能排除感情上的原因。慈禧把自己的侄女配给光绪为后,而光绪却喜欢珍妃,慈禧当然生气,再加上慈禧青年守寡,见不得人家小两口恩恩爱爱、甜甜蜜蜜的。这话似乎扯远了。总之,珍妃之死与李连英无关是可以肯定的。

李连英一生谨慎

李祥仲说,李连英一生小心谨慎,从一件事上可以看出来:慈禧太后让醇贤亲王奕譞去检阅海军,醇贤亲王不能不去;可他又是光绪皇帝的生父,处处谨慎小心,怕慈禧生疑,点名让李连英陪同前往,因为他知道慈禧最信任李连英。慈禧同意了。李连英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安德海便是出宫后被丁葆桢杀了的,稍有不慎就会掉脑袋。因此他一路上不敢离醇贤亲王半步,给亲王沏茶倒水、装烟点烟,一句话不多说,一个外人不见。他要不是这样小心,早掉脑袋了!

李祥浩说:“我祖父说过,宫里过去有铁牌:内臣不许干政,那是朝廷的规矩,不能干预国事。我就是规规矩矩,光知道伺侯人,别的一概不问。”

李祥浩还讲过这么一件事:李国泰的大儿子、李福康的哥哥有精神病,家里人都叫他“疯大爷”。有一回他们家人去西山黑山扈尼姑庵烧香,疯大爷说看见一只狗熊,跟二大妈(疯大爷的妻子;李家习惯大排行,疯大爷在大排行中行二,应叫二大爷)手里要过了短枪,说去打熊,结果出去把尼姑庵的主持老尼姑给打死了。这事要搁别的有权有势的人家,至多花点银子也就完了。可是李连英却很认真,因为二大爷是疯子,不能负法律责任,他妻子是监护人,又不该把枪给他,因此把二大妈送进官府,关了三年。李祥浩说:“从这件事上看,我祖父是个奉公守法的人。”

李连英乐于助人

李祥浩的妻子马士潜,是兴隆木场掌柜马润田的孙女。前面说了,她跟李祥浩是亲姑表,也就是表哥和表妹结婚。那么,马润田跟李连英就是儿女亲家了。

在这儿简单说说马润田。马润田是河北深州人,家境贫寒,同光年间到北京来谋生,在恒和木厂当学陡。木场里有个无依无靠、无儿无女的老师傅。马润田对他恭敬孝顺如儿女。老师傅临死时告诉他一个秘密,说天坛的围墙倒塌之时,就是你的出头之日。终于有一天,天坛的围墙倒了,朝廷张黄榜,招募能修围墙之人。马润田就把榜揭了。他所在木厂的头儿一听就急了:你不是想掉脑袋么!为什么呢,天坛一带,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时间一长,基础下沉,围墙就塌。工头说:“你有金刚钻么,就敢揽这磁器活儿?不是给我们大伙惹祸么!”殊不知,马润田已掌握了老师傅传给他的技术:只要在围墙基础之下,打入柏木桩,围墙不不会再倒。因为这柏木桩不怕水,水越泡,它越结实。果然,从打马润田承包了天坛的围墙工程之后,那围墙再没倒过。这段故事是马士潜老人亲口跟我讲的,是真是假,将来有机会看看,天坛围墙的基础之下是否有柏木桩就能分晓。说这么多,马润田,与李连英有何关系呢?有。

马士潜说,她小时候,见家里有几柄大雕翎扇。这东西只有戏台上才用得着,家里预备这东西干嘛呢?她爷爷跟她说了这几把大雕翎扇的来历。原来,马润田自从承包了天坛围墙的工程之后,就在北京立住了脚,后来成了兴隆木厂的头儿,先后承包了皇家的许多工程。那年,他负责给慈禧太后打造木船,这船是供太后春天乘坐,由长河去颐和园的。承包皇家工程肯定是能挣钱的,但这钱不能你一家挣,得多方打点、贿赂,否则你这钱就难以顺顺当当挣到手。不知马润田哪儿没有打点周全,船造好之后,油漆彩画全完了工,马上就可以交活儿了,也不知是谁,把船头上泼上好些个污泥!眼看太后要用船,这可怎么办呢?心急如焚的马润田无计可施,就去求助李连英,说:“兄弟,你得救救我!”

李连英问明情由,便安慰马掌柜:“不要紧,我设法让太后晚两天动身,你赶快想办法。”果然,当太后提出要去颐和园时,李连英就说,这两天农民种稻子用水,长河里水浅,不好行船,请太后推迟两天。慈禧相信了。马润田抓紧这两天的时间,把船重新油饰一遍,又买来好几把雕翎大扇子,让人日夜轮番扇,为的是让油漆快点干。到慈禧登船那天,还有一小块没干透,李连英就在那放了个什么东西,并且自己站到跟前。李连英就这样,帮马润田渡过了难关。这么看,李连英这人还挺仗义不是?

李连英是怎么死的

《清朝野史大观》中有篇文章说到李连英:“迨其病卒,饰终之典,等于元勋。罪浮于安德海,而结果大异,亦有幸有不幸尔。”这段话意思很明白,说李连英是病死的,罪行超过了安德海,却得以善终,而且死后的葬礼很隆重,跟国家的大功臣一样。

李祥仲说:“我祖父是善终的。”

李祥浩也说:“我祖父死于烟后痢。”

《宫女谈往录》中的宫女也说,宣统三年清明节前,得到他(李连英)的丧帖子,说那年正月连阴天,李连英就是在连阴天里得痢疾死的。正月二十九得的病,夜间肚子绞拧般的疼,第二天发现有脓血,一点东西也吃不下,到二月初四就死了。

对李连英之死因提出疑问,是“文革”以后的事。“文化大革命”中,李连英在恩济庄六一学校内的坟墓被挖开。据进入墓穴的赵广志等人说,墓穴完好,尸体被被子覆盖着,没有被翻动的痕迹,说明墓没有被盗过。而李的尸首有头无身,因而提出李不是善终。

李广志的文章中说,当时市文物工作队来了两个同志。我访问苏天钧时,苏天钧说,他就是当时进入李连英墓穴的两个人之一,另一同志姓李,是负责照相的。苏天钧说,是他打开的墓穴石门,是他对墓穴中的殉葬品进行的清点,因此对李墓中的情况应该说他是最有发言权的。据苏天钧说:李连英的棺椁已经不在棺床上了,而且已经散碎在棺床下的一堆淤土上。棺椁散碎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墓穴进过水,将棺椁漂移,水渗尽之后,棺椁朽败而散;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盗墓者为得到财宝而毁坏了棺木。苏天钧说,墓穴顶端有洞,不能排除墓被盗过的可能。

苏天钧认为,墓被盗过的可能性很大,一个是墓中没有发现大件随葬品,一个是李连英的颅骨在棺外。苏天钧说,李连英的尸体已经腐烂,并不是没有身躯和下肢。不过身躯和骨骼不完整,可能是盗墓者移动尸体造成的。

苏天钧提供的情况,按说就可以推翻赵广志等人的说法了。

但是这颜仪民提出的说法,又给李连英之死增加了谜团。

颜仪民,本文前面已经介绍过。据他所说,他父亲毓泰,曾在九门提督江朝宗手下任职,他本人和江朝宗之子江宝仓关系不错。据他听说,李连英临死之前,曾应江朝宗之邀去什刹海之畔的会贤堂赴宴,宴罢回家,路上被人杀死了。

不过此说疑点颇多。什么人要杀李连英呢?第一,清朝政府不会杀他,因为他没有获罪于清廷中的任何人,何况他死之后,坟是是隆裕太后赐的,还赏给他家二千两银子治丧呢。第二,革命党不会杀他,因为没有任何意义,他的生死无关政局。第三,虽说他生前可能有政敌,但此时他已退身在家,跟任何人都没有利害关系。第四,土匪绑票?又不像,绑票一般是为钱,钱不到手才杀人,不会杀人后要钱的。第五,如果说是复仇而杀人吧,按照一般人报仇的作法,应该是要首而不要身的,把脑袋割掉拿走,留下无首之身。为何脑袋还在而身体却找不到了呢?明清太监死后,一定要把当初割掉的器官放在尸体一起埋葬,实在找不到了,也要做个假的替代。苏天钧说他见过许多太监坟,里面的生殖器有银的,也有陶的。一个小器官尚且不能缺少,李连英死后,他的家属岂能让他有头无身下葬?

最难以解释的是:颜仪民先生的“秘闻”,是在听到赵广志等人说“李连英墓中有首无身”之后,才“忽然”想起来的!笔者以为这“秘闻”的主观色彩很浓。颜仪民先生还跟笔者说,李连英很可能是回家时走在后海岸边遭人暗算了,因为这一带芦苇丛生,是杀人的理想场所。但这个情况的可能性极小。试想,凭李连英的身份,又是去赴宴,岂能没有家人陪着?岂能不雇车轿走通衢大道,而偏走僻静小路?综上所述,李连英还是病死的。其他揣测仅仅是揣测而已。

李连英,生于道光二十八年,死于宣统三年(公元1848年—1911年),享年63。他8岁净身入宫,60岁出宫,官至大总管,赏二品顶戴。他的墓地占地20亩,有祠堂、配殿,石桥、牌坊等等。四柱三楼的牌坊上刻:“钦赐大总管李公之墓”,“阆苑风清,仙台飘渺”;左右联曰:“秉性惟真乘眷厚,居身克谨能心安”,可谓是对其一生的概括评价。据他后人讲,隆裕赐给他的这个坟地是现成的,原来还有石人石马等。赐给李连英后,李家自动缩小规模、降低了规格,将有些东西就地掩埋了。然而这也够气派了。

身居高位,善始善终,生前显赫,死后风光,李连英不仅在有清一朝,即使在整个有太监的封建时代,也是一个非常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