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司马迁认为史记是一部)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司马迁不可避免地会受朝代局限性和阶级立场影响,因此说《史记》中对汉代历史的记载,总体来讲,是比较全面、翔实的,深层次来讲,漏洞、偏颇、质疑和出入等还是部份存在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司马迁看的史书多不多?他能不能看到真实的史料?

其实,司马迁看的史书是非常多的,他也看过不少真实的史料。有几个证据可以证明。

1、秦始皇并未烧光所有书。

“焚书坑儒”只是李斯的一个建议,究竟这个建议是不是被秦始皇采纳了,我们现在其实并不完全肯定。而且,就算把其它国家的史书给烧了,秦国的史书是保存下来了的。而秦国当年在史书记载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从吕不韦把很多读书人找来,编写《吕氏春秋》就可以看出来。同时,李斯只是建议烧掉诸侯国的史书,在诸侯国之前的,记载西周、商朝、夏朝,以及三皇五帝时期的史书,并没有烧。而且,很有可能只是烧掉了民间的史书,朝廷中的史书并没有烧掉。

2、萧何抢救了秦宫中的典籍。

史料上只是说项羽烧了阿旁宫,并没有说他烧咸阳的其它宫殿。再说了,在刘邦打进咸阳的时候,萧何已经把这些史料都抢救下来了。所以,就算项羽焚烧的不只是阿旁宫,还包括咸阳的其它宫殿,也没有烧书。

3、司马迁能读到皇家所有典籍。

按照司马迁的记载,其出生了史官世家。虽然是不是出生于史官世家,还有不少争论。不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确确实实是汉朝的太史令。他的工作,就是为国家修史。当司马迁出生的时候,他父亲就已经是太史令了,这样的条件,让司马迁能够读到皇室的所有典籍。所以,司马迁所掌握的史料,肯定是那时候最多的。

4、司马迁曾游历全国收集史料。

司马谈不但让司马迁读了皇宫中可能读到的所有书,而且还让他去全国游历。

司马迁去全国游历,他至少有三方面的收获。

一是他了解到了历史上所发生事件的地理面貌。古代和现在不同,现在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我们很难感受了在这块土地上历史事件的原貌。但是古代的地理地貌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因此,司马迁能够体会那些历史事件的所有场景和面貌。这让他在写的时候,具有足够的真实性。

二是司马迁在这次游历中,获得了许多流传于民间的各种史料。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把民间所有的书都烧光,有非常多的人把那些书偷藏了起来。有不少人知识分子跑去当隐士,同时藏起了那些史料典籍。教张良兵法的那个黄石公,就是这样的一个隐士。而司马迁在游历全国中,有不少这样的收获。

三是司马迁收集了不少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也许并不是以文字的方式记载下来的,但是并不表明它就没有史料价值。实际上,民间往往更能够听到真实的声音。司马迁通过这些真实的声音,印证史料,他得到的结果更有说服力。

5、司马迁曾拜一流的学者为师。

司马迁曾拜过董仲舒、孔安国这样的一流学者为师。他不但从这些学者那里获得了不少有用的史料,更重要的是,他树立起了一种正确的史学价值观。这种史学价值观,让他在进行史学创作的时候,能够努力追求“微言大义”,表达对国家兴亡更替最正能量的理解。这种理解,也为后世所有的史官所接受和推崇。

所以,尽管司马迁生活在三千年后,尽管他能获得的信息,并不是很完善。但是,他肯定是那个时代,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最多的一个。他所写出的《史记》,也是最接近于历史真实的。



司马迀父子两代担任太史令,故他们在为许多“当代”(汉朝)人物著书立传时,由于这些人或作古未久,所经历的事情也发生未远,有很多更是亲自参与、耳闻目睹,所以可信度很高。

司马迀随汉武帝参加过封禅大典,也曾“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意”,这就保证了《封禅书》和《孝武本纪》的可靠性。同时他还随从武帝巡视黄河决口,亲身参与“负薪塞宣房”的劳动,这也保证了《河渠书》的可靠性。至于《卫将军骠骑列传》、《李将军列传》、《韩长孺列传》等当代史实司马迀更是耳熟能详,还亲身经历了“李陵之祸”,自然相当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