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创中华文明史上的壮举——回望鲜卑之二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龙 兴

鲜卑

拓跋鲜卑自大鲜卑山南迁至今河套及大青山一带,逐渐从部落联盟转向初期国家。据《魏书·帝纪·序纪》,被追尊为始祖神元皇帝的拓跋力微于“三十九年(257年)从部居39年的长川城(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土城子),迁入定襄之盛乐(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举行了一次部落酋长的祭天大典,并建都城。以盛乐为中心,组成了一个以拓跋部为首的部落大联盟,从此奠定了其子孙建立“代”政权和“北魏”王朝的基础。

神元皇帝拓跋力微

公元315年(西晋建兴三年),拓跋猗卢被封“代王”,建立“代”政权,并以盛乐为都。公元338年(东晋咸康四年),拓跋什翼犍在盛乐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实行定居。公元346年(东晋永和二年)定都盛乐,成为拓跋鲜卑比较稳定的政治中心。公元386年,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恢复部落联盟领导地位,在牛川(今呼和浩特东南)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年号登国,不久又改称魏王。398年(天兴元年),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他大力推动社会进步,“离散诸部,分土定居”。在保持游牧经济的同时,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盛乐地区“息众保农”、“计口授田”,经济繁荣,呈一时之盛。盛乐城即汉定襄郡成乐县旧址,现存城址包括郭城和郭城内的南、北两内城,出土有大量汉代遗物和北魏晚期的黑色厚瓦。盛乐作为拓跋鲜卑的龙兴之地和北都,经营了140年,其地位推重可知。

据文献记载,北魏定都平城后,历代皇帝均屡屡幸视、巡驻盛乐城。其重要内容之一是拜谒皇陵金陵。金陵是北魏王朝迁洛之前所建,葬有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等五代皇帝,附葬一些开国功臣。孝文帝在494年迁都洛阳前,特地巡幸到盛乐,向金陵安葬的先祖告别。另据史书记载,孝文帝“行幸阴山,观云川”,即来到阴山祭天。据文史专家考证,孝文帝“观云川”之地,即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蜈蚣坝顶上西南一公里处的北魏皇帝祭天的圆形房屋遗址。此处皇家祭祀遗址在形制上结合了中原王朝祭祀礼制和北方游牧民族祭祀传统,年代上早于西安隋唐圜丘和北京明清天坛,为研究我国古代皇家祭天发展史、北魏祀天礼仪制度提供了珍贵实物证据。在阴山之巅修筑中原形制的祭坛,体现了北魏王朝接受中原传统礼制、融入华夏的决心。

内蒙古武川坝顶北魏祭天遗址

在呼和浩特东南凉城县小坝子滩,出土了力微之孙、桓帝猗㐌的窖藏遗物,具有北方游牧民族风格的兽纹金牌饰,带有“猗㐌金”铭文。锤鍱工艺显示匈奴特色,动物纹样又凸显鲜卑自己的民族艺术特色。还有“晋鲜卑归义侯”驼纽金印和“晋鲜卑率中郎将”驼纽银印,反映出与西晋王朝关系密切。1981年,内蒙古达茂联合旗西河乡出土了5件鲜卑窖藏金器,有金龙饰(也称“五兵佩”),金马头鹿角饰、金牛头鹿角饰,也称金步摇冠。华美无比,世所罕见。

内蒙古出土的四兽纹“猗㐌金”牌饰

内蒙古出土的鲜卑归义侯金印

内蒙古出土西河窑藏金龙饰

内蒙古出土西河窑藏金步摇冠

1955年,呼和浩特市土默特旗美岱村(今属赛罕区黄合少镇)的北魏墓出土了两件“皇帝与河内太守铜虎符”。其一全长9.5厘米,两半,可以分合,背脊上有铭文“皇帝与河内太守铜虎符第三”,前胸有“河内太守”4字二行,腹下又有“铜虎符左”和“铜虎符右”字各一行;另一件形制、大小均同于前件,只虎背脊铭文作“皇帝与河内太守铜虎符第五”。这些虎符不著国号,而称皇帝,有学者认为是北魏拓跋珪称帝之后(皇始元年即396年称帝)、建国号之前(至天兴元年即398年始定国号)所制铸的。代表皇帝权威的铜虎符,被认为是北魏由部落联盟的雏形国家形态,迅速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的标志。

内蒙古出土的北魏铜虎符

拓跋珪四处征伐,节节胜利,开疆拓土,征服了许多部落,势力日益强大。公元386年,拓跋珪从盛乐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即魏皇帝位,是为道武帝,历史上南北朝时代的北魏王朝正式开启,完成了从塞外草原游牧政权到中原王朝的嬗变。拓跋珪执政20多年,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新政权仿效中原传统制度,初步建立起国家机器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特别是以皇权和初创的官僚系统取代了部落联盟首领的推举制,还制定了“子贵母死”制度。平城原来只是介于农耕区与草原区的边陲军镇,立为北魏京师之后一跃成为新兴的移民都市。

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而一统北方版图,不仅结束了一百三十余年十六国分裂局面,而且为北魏王朝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开拓出广阔的天地。后经文成、献文、孝文三代,文明太后两次临朝听政,平城政权推行了一系列沿着全面汉化的方向发展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改革,从而将平城时代推向繁荣昌盛的高潮。在长安和洛阳两大文明古都屡遭战马铁蹄践踏而成废墟之后,经过近百年的经营,平城迅速崛起,凝聚百万人口,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这是鲜卑拓跋部历史上最辉煌的阶段。494年,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孝文帝审时度势决定迁都,无疑是伟大的历史壮举,使融汇于平城的河北、河西和江左的三股文化潮流随而涌向洛阳,开辟出北魏洛阳时代的崭新天地,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未完待续)

拓跋鲜卑南迁历程

参考资料:

1、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

2、李力 杨泓,《魏晋南北朝文化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8

3、杨泓,《考古一百年:重现中国》,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

4、李凭,《北魏平城时代》,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5、钱穆,《国史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6、陈寅恪 著,万绳楠 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7、林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8、杨泓,《探掘佛迹:中国佛教美术考古概说》,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2022

END

图丨网络

部分图片作者提供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注明来源: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