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让古人教你如何有格调地谈恋爱!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更是恋爱的季节。

古人诚不我欺,早在数百上千年前,就写下了字字金言,告诉我们,恋爱这样谈,不仅能悦人悦己,百战不殆,还很有格调。

比如说“我爱你”:入目无别人,四下皆是你。

说“我只爱你”:人间纵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情之所钟。

说“我想你”: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说“我不能没有你”:此生固短,无你何欢。

说“我很难过”:半身风雨半身伤,半句别恨半心凉。

说“我只想把最好的给你”:我愿提笔画尽天下,许你一世繁华。

说“我们结婚吧”: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观摩学习下古人的恋爱实操手则:

1

如何文艺而不失含蓄地表白?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经·野有蔓草》

遇见一个美丽的女孩,古人不会直白地夸她“你真漂亮”,而是优雅地说一句“婉如清扬”。当你遇见心仪的那个她时,不妨试试用这首诗来告白,因为这不仅是《诗经》里的名篇,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见钟情之诗。

2

如何吸引TA的注意?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三国时期的周瑜是很多少女心中的男神。为了得到周瑜的关注,她们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周瑜精通音律,即使是在喝了三盅酒之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他都能察觉到,并且扭头去看那个出错的人。因为周郎长得实在太帅了,所以许多女子便会故意弹错,博得周郎的一顾。

在喜欢的人面前投其所好,又做到与众不同,或许都是永不过时的小绝招。

3

如何牢牢拴住TA的心?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佳人曲》

古代帝王有三宫六院,要让皇上对你一见倾心、终生不忘更是难上加难。不过,汉武帝的一位嫔妃李夫人却做到了。

据说李夫人长得非常漂亮,凭借美貌深受恩宠。后来李夫人病重,临死前,汉武帝一再请求,想见她最后一面。但李夫人以帕巾掩面,至死不让汉武帝见到自己容颜憔悴的样子。最终,汉武帝心中记得的都是李夫人最美好的时刻,也因此怀念一生。

4

如何让爱情持久保鲜?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容若《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宋代时,李清照和赵明诚便打赌看谁记得书中的原句,在第几页第几行。李清照总是比赵明诚更快地答出,兴奋地抢茶来喝,有时茶未入口,却不小心泼满一怀。夫妻哈哈大笑,真是人间至乐。后来到了清代,纳兰容若在怀念自己妻子卢氏的时候,也不无羡慕地用到“赌书消得泼茶香”。

最好的爱情不仅是两情相悦,还要有共同的志趣与情趣,这才是爱情永恒不变的秘诀。

5

何长久地相处?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李白《妾薄命》

一个优秀的女性,不光要有漂亮的外表,还要有内涵修养。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美丽的容貌都终将逝去,但随时间增长的阅历、修养、见识只会愈加闪闪发光。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白居易《浪淘沙》

两个人在相处中,慢慢的,总会发现对方身上不好的地方,从而免不了产生许多摩擦和争吵。

维持一段感情,要多想想对方的优点,想想彼此相爱的时候,不要因为一时的怨念而分手。

6

如何体面地分手?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在爱情里也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因为爱的名义低声下气,丧失尊严。

对于已经逝去的,过多的强求和挽留只会徒增彼此的痛苦。既然分手了,就潇洒地放手,体面优雅地离开。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杜甫《佳人》

遭遇喜新厌旧的前任,离开之后,不要再试图去进入他的生活,眼不见心静。不用哭诉,不用纠缠,要相信,即使离开了他也可以过得很好。

7

如何开始新生活?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浣溪沙》

与其让欲望折磨,不如好好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唐代放妻书》

爱过,不管结局如何,都笑着说再见吧。将彼此的回忆深埋心底就好,时间会抚平一切。

莫要相赠,莫要相恨,不打扰,是最后的温柔。

END

编辑丨东方

图丨网络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注明来源: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