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茶文化很浓、很深,有什么独到之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作为一个茶道爱好者,对潮州茶的文化也颇为了解,我来给你分析一下潮州茶的独到之处以及它的特点!

第一:怎么辨别潮州茶,潮州人喝功夫茶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早晨起床早饭不吃,先冲一杯茶,这也是潮州最大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很好的习俗,众所周知全中国冲泡工夫茶全都是用紫砂壶,唯有潮州工夫茶可以用盖瓯来冲泡,也有紫砂壶冲泡,但是只要是用盖瓯冲泡的,绝对是潮州工夫茶!

第二:潮州茶文化,在潮州当地流行的一句话叫:夜晚客来茶当酒,可见一杯小小的工夫茶,里面寄托了很多人的情谊在里面,可谓茶香飘飘,情暖人心,初到潮州的人走在街头巷尾,随处都可见喝茶人,不管在什么时候潮州人喝茶一定要升起炭泥炉,烧出滚水,认认真真的烫了一壶茶,不紧不慢 轻闻细品,这就是潮州的工夫茶。

第三:泡茶讲究,潮州工夫茶非常讲究,泡茶的技艺,茶叶大多选自当地出产的单丛茶,这是一种在高山茶田采集加工的品种,泡茶的水也很讲究,有泉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再次的说法,我去潮州城里还有专门卖水的地方,出售城外的山泉水,韩江江的江心水,用于泡茶。

第四:工夫茶,现在很多地方把工夫茶的“工”写成了少林功夫的“功”其实是不太合理的,这个字应该写成工人的“工”,用工人的“工”这里指的是一个人的为人,他平常为人处事什么样的风度,都可以叫“工夫”,所以用这个“工夫”才能真正的体现潮州的“工夫茶”既有泡茶的“工夫”,又有人文的“内涵”这才能完美的结合。

总结:喝工夫茶已经成为潮州人千家万户,每天必不可少的内容,潮州人最茶文化如痴如醉的热爱是孩童时期就培养成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


潮汕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据考,起源于唐代,经历了千年的变化、传承,独特之处就在于——潮汕工夫茶“四宝”。

那么,究竟是哪“四宝”呢?


若琛瓯

若琛瓯即品茶杯。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浅,容水量约10-20毫升。现在常用的饮杯(区别于闻香杯),有两种。一种是白瓷杯,另一种是紫砂杯,内壁贴白瓷。也有纯紫砂的饮杯,我个人认为不可取,因不利于茶的色泽。


孟臣罐

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壶。为宜兴紫砂壶,以小为贵。孟臣即明末清初时的制壶大师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壶非常闻名。壶的大小,因人数多少而异,一般是300毫升以下容量的小壶,是潮州工夫茶中提法。

历史

但可不是把所有的紫砂茶壶称为‘孟臣罐’,因为明末清初时有个制壶大师叫做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壶非常闻名,壶底铭有‘孟臣’二字,“孟臣罐”潮俗也称“冲罐”或“苏罐”。“冲罐”可能是因潮语只讲“冲茶”不讲“泡茶”;“苏罐”的“苏”字当指“苏州”或“江苏”,至于1992年版《中国茶经》饮茶篇;乌龙茶饮用方法说“罐则用酥罐”,“酥罐”是因“苏罐”音讹,还是另有所指,不知所云。 惠孟臣,《阳羡茗壶系》说“不详何时人”,现代有人认为:约公元1598~1684年。时人评惠氏制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 现代宜兴紫砂名师徐秀棠在《宜兴紫砂珍品》中说:“出土和不断发现之孟臣罐,多为小壶,且较大壶制作精良,为后世水平壶之滥觞。”


潮汕炉

潮汕炉是烧开水用的火炉。小巧玲珑,可以调节风量,掌握火力大小,以木炭作燃料。此炉在现代亦使用较少。茶艺馆里,我所见到的有三种烧水用具。一种也是紫砂的小炉子,炉内可放置小小的固体酒精灯,配合大的紫砂壶烧水。仿佛也有烧蜡的。但是,无论是固体酒精还是蜡,需注意不能有味道和烟;一种是可保温电热器,不锈钢壶置电热板上;另一种则是磁感应烧水器,玻璃壶(底部是不锈钢)放在感应盘上。这三种用具,以紫砂炉配紫砂壶最有意境,合乎品茶之道,只是较重而易损坏,不方便携带至远处。


玉书煨

玉书煨即烧开水的壶。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为250毫升。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也有用不锈钢壶的,用电,可保温。在万般无奈的状况下,也可用大的玻璃烧杯,盛水置微波炉内使之沸腾。此法需注意两点,一是微波炉的时间和火力要调好,防止水未开或水老,需多次试验过方能掌握;二是要清除微波炉内的异味。

潮汕工夫茶自唐代起源,宋代时兴,潮汕人待客就用工夫茶招待,潮汕茶有培茶,小炒茶,绿茶,品种也很多!而泡上工夫茶要用木碳碳炉烧水,水要用好的山泉水,冲茶壶用紫砂壶,一泡仅三茶杯,才显味香,色浓,入口沸烫!在泡工夫茶步骤也很讲究。首先将烧开的水烫壶洗杯,往茶壶里加适量茶叶,先后往茶壶里倒入开水,然后刮沫冲罐,高淋低洒,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就将三茶杯冲得平均,先后从右向左请客人品茶,再泡就再烫茶杯,边品茶边拉家常,边谈生意,天南地北尽在品茶中增加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