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清明节的由来及典故)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清明节的由来,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文公年代。

当时由于争夺王位,公子重耳被赶出来晋国,介子推等大臣不离不弃,跟随重耳流亡。一次,重耳在饭时,感觉很可口好吃,很快就吃完了。重耳吃出来野菜是用肉炖的,就问,那来的肉。有人告诉他是介子推把大腿上的肉割了一块给他吃。重耳感动流下了眼泪。

后来,重耳结束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国继位,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继位后,大赏和他一起流亡的大臣们。唯独没有介子推。等他想起来时,介子推已经不知去向。原来,介子推不贪图权势,背着老母亲上了綿山隐居起来了。晋文公亲自去找介子推,想请他下山,介子推躲开了。晋文公就命人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下山来。可是,介子推没有下山,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了他和母亲的尸体。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晋文公伤心不已,下令介子推去世的这一天为寒食节,家家户户不可生火做饭,只能吃凉食。

第二年,晋文公去祭奠介子推,发现当时那了柳树又复活了长出了新芽,就赐名为“清明柳”。该改寒食节后的一天为清明节。

几千年来的传承,清明节不光是祭祖的节日,也有踏青,插柳的内涵了!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清明节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主要是说春秋时候介子推割肉献君的故事,不论故事真假,作为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就流传下来了。故事是说春秋时晋文公流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饿又累,眼看无法支撑了,这时候他的臣子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晋文公煮汤,晋文公当时非常感激介子推,可是等到晋文公东山再起,又回复他的权利的时候他却忘记分封介子。介子推很是伤心,就和老母隐居高山,晋文公得知后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颗老枯树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寒食节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清明节。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

中华民族民德厚重纯朴,扫墓祭祖便是这一文化意识的凝结与升华。借助年复一年、家族传承的仪式重演,借此抒发了家族传续延绵的家国情怀。基于此,中华民族的文化便有了人文情感与生命延续的厚度。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节除了扫墓外,也继承了上巳节的上巳郊游,趁着清明放假,大家踏青出游,正是烟花三月,草长莺飞,追思先人,不忘生者。


慎终追远又清明

作为承续了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明文化在时间的积淀中不断更新、升华;而当代人在铭记、传承传统的同时,也赋予清明节更多时代内涵与现代活力。

典故介子推,春秋晋国内。

多读书大益,知识满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