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的不如清朝吗(清朝真的比明朝强大吗)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也是客观存在,虽然不是科学,但也绝不是文学作品,本身不带有情感色彩,不能以爱恨情仇这样的感情立场来评判。认识历史可以有个人的感情成分,但不能把感情成分做为评判标准,给历史评价冠上感情色彩就会变成某些活跃在荧屏上的“大师”煲出的心灵鸡汤了,进而会演变成以简单的好人或坏人、爱或恨这样的认识角度对待历史,这就失去了历史认识的意义。
历史认识的意义在于发现真实的过去(其真实性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之上的,并不是个人感情说了算)并由此扩展至现实问题的讨论。如果以感情成分来评判历史,我们的认识将变得十分混乱,因为感情是没有标准的。人在心情舒畅的时候是一种感情表达,心情忧郁时又是另外一种感情表达,男人是一种感情表达,女人又是另外一种感情表达,以这种时刻处在变化状态的条件来做为一种评判标准,完全会无所适从,也就没有理性可循。所以,我不能全部回答这一问题,只回答合理的部分,对明清两代做一些比较分析。
帝制时代,开国皇帝们的作为往往会影响整个朝代的发展趋势,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典型的农民皇帝,其在开国以后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维护既得利益和如何顺利将巨额遗产传承给下一代两个方面,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地主的形象,守成有余,开拓不足是其先天的缺陷。
因此明朝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上突破有限,基本上延续了秦始皇以来的治国之道,甚至还有倒退,以长城为界守护国门实质上就是农民式的圈地修院墙,分封诸王又退回了汉朝的老路,在任用官员上既不信任武将,也不信任文官,使有明一朝始终不能人尽其才,造成皇帝和臣属之间始终紧绷着信任危机的弦,内耗频仍,拖累了整个国家的进步。这一点反倒使民间藏龙卧虎,加之思想管控较松,所以促成了社会的思想繁荣和科技创新,在整个帝制时代相对比较突出。皇二代以后有所突破,明成祖朱棣时代的永乐盛世在文治武功方面进步不小,尤其是对海洋的经略,既代表了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也体现了封建帝王对世界关注的胸怀,大有开一代风气之先的风范,可惜的是,也仅仅体现在了对世界的好奇,并未能形成国家层面的政治格局,之后的继任者们又没能继续进行下去,完全止步于农民式的算账方式上,因此也就没能摆脱农家格局的束缚,使中国失去了可以领先世界的一次机会。
清朝的开国过程比起明朝来说相对要复杂一些,开国之君皇太极虽完成了立国,但只是在关外,进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还没等国家稳定下来就驾崩了,所以我们就从康熙皇帝说起。康熙皇帝是一位开国和守成兼而有之的皇帝,清王朝在其手中基本完成了政治稳定,清朝的大部分政治建设工作也由其完成,康熙皇帝在纠正了满清入关初期的陋政后,也充分吸收了前朝失败的教训,取消了分封制,之后还破除了以长城为界守护国门这一历代帝王坚守了几千年的陈规,同时也以自己出身少数民族的先天优势,与国内大部分少数民族建立了特殊的政治信任关系,避免了历代经历由少数民族引起的战乱影响,应该算是历史的进步。但恰恰是这一出身,却在更大范围内造成严重的民族矛盾,也限制了其政治格局始终不能摆脱草原文化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开历史倒车更远,比如奴隶制,主子和奴才的关系,就完全回到了草原游牧民族时代,造成其和中原主流文化离心离德,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的防范心态,使其政治制度更加专制,既限制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也阻碍了社会科技的进步,所以,有清一代,正好处在世界大变局的时代,封建帝制完全处在了没落边缘,与世界的差距开始逐步拉大。
我们截取了明清两代的一个点,对这两个朝代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对比,总起来说各有千秋。不管怎么说,这两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延续,企图通过对这两个朝代优劣的比较,得出那个好,那个坏,是一种很粗暴简单的思想,还是回到正确的立场上来认识历史更理性,也更符合历史认识的规律。
当然,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会说是清朝吧。
我们恨清朝,不是因为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而是因为它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统治者们很不争气,黑暗反动,丧权辱国,导致中国在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大跨步的前进的同时却在倒退,以至于中华民族遭受了无数的黑暗时刻,一直到了新中国建立才看到了光明。
而相对而言,明朝从朱元璋建立后,提倡的是民族平等,做的是扬国威于四方,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其整体是开放的,向前的,明朝有着史无前例的对外交流,富贵人家家里都是有着西洋玩意儿,并且明朝的言论比较自由,整个社会都是比较开化的。明朝奉行的是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的政策,可以说是不管胜也好,败也好,就是一个强硬曾策,就算到了最后明朝快灭亡了也没有改变过。
更重要的是,明朝在对外交往中,从来没有过什么丧权辱国的事情发生。
当然,明朝也是有缺点的,甚至来说还很多,就比如说明朝的土地政策以及税收政策导致了其最终的灭亡,还有明朝前期开始的海禁政策。
而清朝则不一样,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从入关开始就进行了对汉族的屠杀,通过剃发易服打击了汉族的精神,摧毁了较多对它不利的中华文明,以八旗凌驾于国家之上,形成了,皇帝,贵族,八旗,官员,百姓这样的塔式政权,所谓的平等十分不到位,而且被严重夸大的康熙也不过是打了几场内战而已,这种形式的内战,恐怕朱元璋比康熙做的多多了,清朝的文字狱限制了文化的发展,人们不敢说话,不敢思考,同时清朝也开始了禁海政策,这样中国开始全面的落后于世界,失去了迎头赶上的机会。
如果这些还能忍受的话,清朝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其对内内行,对外外行的战争了,从雅克萨开始,胜的太少,败的太多,一打就签约,一打就割地真是“胜也割败也割是国就割,东也赔西也赔天下都赔”将中国生生的打成了超级弱国。
清朝有一定的优点,就是维护巩固以及收复了自战国时期到明朝就属于中国的新疆,西藏,蒙古等地,或许这也是他们愿意割地的理由吧。
有清一朝,虽然身处所谓“三千年之变局”有些人可以将其落后的原因推给明朝,说是自明朝开始就已经落后了,但事实上清朝的落后是自找的,因为同时期的欧洲国家,都能完成从封建制到资本主义的转变,发生了工业革命,所谓别人都能变,你却在看着别人变,还怪别人欺负你,怪谁?这不得不联系到统治者们的目光短浅把。
人民过的是生活,图的是安乐,谋的是幸福。明朝人民的社会地位比较强,朱元璋铁榜诫律,责令公候奉公守法,不可侵犯百姓利益,不得欺压百姓无辜。允许百姓击鼓鸣冤,允许百姓上访,允许百姓扭送贪官污吏至官府。
明朝从朱元璋称帝,就励精图治,国力提升,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思想开化,到仁宣时期,出现仁宣之治,综合国力和实体经济在亚洲乃至世界都首屈一指,郑和下西洋,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发达,历经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与明朝建立朝贡关系。幅员之广,远迈汉唐。但到了16世纪,由于皇帝腐化,宦官专权,朋党林立,赋役混乱,财政匮乏,明王朝进入衰落期,爆发农民起义。但是明朝的个体经济还是可以,郑成功就是凭借其父郑芝龙的经济实力,驱逐荷兰收复台湾就是一例。
另外明朝手工业发达,对科学技术有所追求和发展进步,出现了《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瘟疫论》等科学巨著,据史书记录,明朝时期,中国的造船、天文、医学、农学、冶炼等技术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而且人民思想进步,言论自由,涌现出《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三言二拍》等文学名著。以及《王阳明心学》等进步思想。开启智慧正能量。
而清朝靠抗拒者被戮,俘虏者为奴这个原则,十三付盔甲起家,到文字狱思想僵化,到闭关锁国丧权辱国。思想是尔虞我诈,起义是此起彼伏,一个梅毒皇帝,一个鸦片皇帝,一个妖后慈禧,终致国家被外国列强分割、殖民、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