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为什么没有割地条款?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19世纪起,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清朝的逐渐衰弱,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与瓜分。灭亡中国,将中国彻底变为他们的殖民地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为达到这一丑恶目的,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列强用坚船利炮迫使中国与他们签订了为数众多的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到《天津条约》,再到《马关条约》,列强从未放弃过对领土的蚕食,肆意割走了中国的大片领土。

  然而,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等11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的《辛丑条约》却没有任何涉及割地的内容。为什么会如此?是列强大发慈悲吗?绝非如此。是中国民众的坚决抵抗吗?也不全面。那是为何?本文为你详细道来。

  我们先从中国人民的抵抗谈起。1900年6月6日,英、法、德、日、意、俄、奥、比八国军舰指挥官在英舰“百人长”号上举行军事会议,决定采取一致行动,组成联军,侵犯中国。由于实力的悬殊,对于这场战争,列强是抱着发意外财的心理来的,认为“将作一趟十分顺利的行军”。英国统帅西摩尔是这种心理的典型表现。以保护各国使馆为名,6月10日,西摩尔率领两千人的侵略军气势汹汹地从天津强行西进,企图打入北京,叫嚣着要“在北京公使们那儿进晚餐”。那么战争是否如他所说?关于战争的详细进程,出于篇幅的原因,还是让我们从外国记者报道的“廊坊之战”中管中窥豹吧。

  俄国《新边疆》报的记者德米特里·杨维茨基,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于1900年在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写下了战地日记–《八国联军目击记》,书中对廊坊之战有着详细的描述:“在廊坊,西摩尔远征军首次与中国官兵打了一个硬仗。上午8时战斗开始,先骑兵。中国的马队在后方步兵和炮兵的支援下,迅速逼向车站,但一遇到俄国的水兵排射,又迅速退回。马队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们绕过邻近的一个小村庄包抄过来,从右边进攻陆战队。但突然又碰上了德军,德军向马队开火,骑兵受阻后撤。随后,中国的步兵开了火,义和团也冲了上来,但遭到俄国水兵和德国军队的扫射。中国人的子弹都打得过远,联军的后备队吃了苦头,前锋损失不大。中午1时,战斗结束。这天晚上,西摩尔率领的联军开始总撤退。”从中可以看到,义和团虽然没有在战争中取得优势,占到便宜,但他们的顽强抵抗和坚韧还是给八国联军以沉重打击的。

  廊坊之战仅是这场残酷战争的一个小小场景。同时,在大沽炮台,在天津城南的八里台,在海河东岸的老龙头火车站,在河西紫竹林租界,天津民众和清军爱国官兵们舍生忘死,与侵略者浴血奋战,总兵罗荣光及聂士诚将军等人英勇殉国。八国联军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疲惫不堪的境地。此外,山东、河北各地民众都参加到天津的战斗中来,阻止西摩尔率领的联军进犯北京。据史料记载,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坚决抵抗,损失惨重。在东三省,北起黑龙江畔,南至渤海之滨,到处都掀起了抗击沙俄侵略军的战斗。瑷珲之战、北大岭之战,清军将领拼死抵敌,前仆后继。中国军民在八国联军的枪林弹雨之下,没有畏惧,没有屈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民众反侵略的巨大潜力和不可侮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