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败后清朝官员献计用短刀对付洋人军舰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近日看《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一书,读到一则趣事,甲午海战惨败后,清廷下诏书征集御敌良策,一时间志士仁人,愤青公知纷纷上书,献计献策,其中不乏有可行者,也不乏只供饭余茶后一笑者。
其中国子监候补正学录黄赞枢上书主张:外国人没什么可怕的,无非就是仗着有枪炮军舰,但他们的胳膊和腿都不灵活,要是“短兵相接,惟有引领受死”,只能伸着脖子挨宰,这位老兄对我们的功夫还是蛮有信心的。不仅西洋人不灵活,而且他们的炮舰也不灵活,因为“炮位甚高,不能击水面之小船”,因此,可以在清军中精选那些善于泅水,能够腾跃,且长于用短刀的士兵,乘小皮舟,每条船三人,二十条小船为一个小队,用一队小船围住一艘军舰,洋人的炮火打不到我们,我们却可以“一跃而登,歼其众而夺其船”。按照他的构思,清朝用短刀队和驳船就可以干掉洋人的坚船利炮。
陆战方面,黄赞枢认为洋人要下马才能开枪,我们可以在全国召集4万勇士,用短刀和长枪做武器,用冯子才、聂士成做统领,集中训练,以轻捷的战法攻击敌人。
黄赞枢的想法在甲午海战后的民间相当流行,其实也有点类似如今的水上蛙人部队和特战部队思维,只是战术手段太江湖,完全建立在冷兵器基础上,不堪御敌。还好,清廷没有传说的那么糊涂,没有采用这位仁兄的荒唐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