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阿宫腔皮影剧团简介
历史网 2024-11-30用户投稿
富平县阿宫腔皮影剧团,其前身为“焕子娃皮影班”,该班系段天焕老艺人于1920年约富平的赵志奎、朱彦发,礼泉的安四、赵积福等人建立的。段为领班人,屡经坎坷,一直于渭北、关中东部各地乡村城镇坚持演出。
解放后,阿宫腔被列为珍稀剧种,1952年,县政府批准了段的皮影社为职业性的重点班社,任命段天焕为社长,更名为“民乐皮影社”,演职员有程应文,支树魁、党兆信、赵志奎。1953年又改名为“富平县群乐皮影社”,1955年,招收段明侠为学徒,聘请任喜德帮挡,秋季又招收王开文为学徒。
1956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皮影、木偶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观表》、《剪梅鹿》、《三宵坐洞》获演出一等奖,段天焕、党兆信、支树魁分别获个人一、二、三等奖。汇演期间,同行们争相学习“群乐皮影社”演出的《拉马》中的烟火技巧,省广播电台也为该社演出的《寒宫认母》和《王由挂画》进行了录音。
段天焕被选进了主席团,阿宫腔的艺术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1957年,县政府批准皮影社为集体所有制专业皮影社,并改名为富平县皮影剧团,随后,又招收了学员王立胜、惠东新、徐东海、邢忠友。
1959年初,富平县并入铜川市,该团又改名为“铜川市阿宫腔皮影剧团”。
1960年剧作家田汉来铜川,观看了该团演出的《观表》。1961年9月,恢复富平县制,剧团又改名为“富平县阿宫腔皮影剧团”。以后试排了现代剧《三世仇》,在1961年赴京演出时,该团段天焕在国务院小礼堂里,为中央领导人演出了阿宫腔皮影戏《穰侯搜车》和《淮河营》等剧目,得到了赞赏。
1974年,参加地区皮影汇演,节目为《红灯记》中的“痛说家史”、“斗鸠山”与《龙江颂》中的“后山访旱”,省电台进行了录音并且播放。
1975年,参加省皮影、木偶选拔演出,节目为《常青指路》、《情深似海》、《闸上风云》。后同华县、礼泉组成陕西省皮影、木偶演出团赴京参加全国皮影、木偶汇演,演出了《情深似海》,颇受好评。
1976年,进行了皮影改革,聘请华县魏致全刻制了大影人,试用了消影灯光,试制了机关布景和道具,县文教局助其并购置了运输工具等。
1980年,段天焕老艺人完成了37部阿宫腔传统剧的录音,1982年段天焕老艺人留下“祝阿宫腔永传”的遗言后不幸去世。富平县阿宫腔皮影剧团阿宫腔和秦腔兼演,活跃在全县的村村镇镇,阿宫腔这一珍稀的艺术奇葩,正在不断地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阿宫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富平县阿宫腔剧团获得“阿宫腔”保护单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