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把持朝政(明朝弄权的太监)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其实宦官干政也并不是在明朝才有,这个和皇帝自身素质有一定关系,一个主事者没有清醒的头脑,这样的事情就很难避免。如果把这个问题延伸一下,我感觉可以延伸到”身边人”现象。
比如领导的秘书,这样的人天天跟在领导的身边,甚至领导的吃喝拉撒睡都由此类人服侍,不管是领导还是皇帝都是人,时间长了都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当然这种依赖也就包括了绝对的信任,最后这样的人也就变成了无冕之王。这也是有很多人抱怨,我卖死卖活的干,还不如一个拎包的原因所在。
明朝的灭亡也并不能全部归咎于魏忠贤等个别太监身上,虽然他们没有起到好的作用。也有人说明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东林党,后期没有了魏忠贤牵制东林党,才加快了明朝的灭亡。我感觉这个东西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每个人对历史的看法不一样,也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我感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崇祯时期的明朝天灾人祸、内忧外患、朝堂混乱腐败、各种矛盾等集中爆发,才是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个人的一点看法,说的不好还请包涵!手机打字不易,更多精彩点击关注吧!
诚
说大明朝毁在太监手里,有点夸大其词。明朝确实出现了几位祸国殃民的大太监,但明王朝的灭亡这口大锅,他们还不够背的资格。
一、明朝著名的几个大太监
1.郑和
郑和是我国著名的航海家,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大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历经千幸万苦,打通亚非航线,将中华文明远播世界各地。
2.王振
王振最大的罪过是,促成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土木堡一战,让朱祁镇成了瓦剌人的俘虏,若不是于谦力挽狂澜,差点导致北京失守,大明亡国。
3.汪植
汪植是成化年间黑笔政治的代表,是臭名昭著的西厂提督。这段时期,是明朝特务政治的顶峰时期,西厂简直就是阎罗殿,可以随意捕杀大臣,就连东厂也不得不跪倒在汪植面前!
4.刘瑾
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心腹,这家伙擅长弄权,勾结臣僚,把持朝政,两面三刀的功夫相当了得。
好在那时候大明出了个大“圣人”王阳明,王阳明“以毒攻毒”,设计给刘瑾扣了顶“阴谋弑君篡位”的大帽子,被朱厚照赐死。
5.魏忠贤
“九千岁”魏忠贤的光辉事迹人人皆知,无需多说,最后被崇祯帝发配南京,他于路途中自尽身亡。
二、为什么会出现太监干政
虽然朱元璋有太监不得干政的遗训,但皇帝们自幼生活在太监圈,这些大太监无一不是皇帝自幼的大伴。跟皇帝的关系虽是主仆,但往往感情深厚,他们获得的信任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的。
皇帝们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太监们无家无后,孝忠皇帝几乎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自明成祖朱棣起,他不但解禁了太监不能读书,而且设立司礼监,让太监名正言顺地涉及政务。
可以说,只要有太监与皇帝的依附关系存在,太监们走向前台,也是必然的结果。
三、明朝灭亡,太监们负多大责任
明朝的太监除了王振、汪植、刘瑾、魏忠贤而在,还有几个留下好名声的太监,如郑和、冯保、王承恩等。即便臭名远扬的四人,对大明的影响,也远没有承担主要责任的地步。
王振弄权时间不长,土木堡事件后,他就死于战场。虽然他对此事,负有不可开脱的责任,但显然把主要责任挂到他头上,有失公允。
汪植是明宪宗朱见深特务政治的产物,他就是朱见深的一把刀,看着威风,其实刀把子就在皇帝手里。
刘瑾确实弄权乱政,但被扣上“奸臣”的帽子,确实委屈他了。
魏忠贤的弄权,其实是他跟东林党人的政见之争,有血腥,但也不能完成说成黑白两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