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有文景汉武朝盛世辉煌,唐有贞观开元盛世连清都要康乾盛世,为何明朝没有类似的说法呢?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明代社会比清朝发达多了,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历史的倒退,没看到新的教科书已经把“康乾盛世”给删除了吗?实在是它不能服众!而明朝,因为清朝毁史灭迹,导致明朝得不到人们的客观对待,被满清蒙蔽了几百年。但是,时至今日,信息化社会已经出现了相当多的史料,诸如日本的、越南的、朝鲜的,都佐证了明朝的发达;西方学者冈察雷斯•门多萨万历年间(1585年)在罗马出版的《大中华帝国史》也充分证明了明朝的盛世华景。这还是侧面描述,正面的,直接的都被满清毁去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明朝有没有盛世,清朝的盛世为什么不能服众。

首先:什么是盛世。严格意义上的盛世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国家的成就,包括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军事强大,民心归附,这是通常意义上的盛世第二部分为很多人所忽视,恰恰却是最重要的指标,那就是在全人类历史上或者国际发展上的成就。然后:看看明代与清朝的盛世对比。本着公平客观原则,就以两个朝代的巅峰时期对比。因为明朝盛世有8个,清朝盛世有2个,我们就以巅峰对巅峰,客观对比一下明朝一位帝王的“永乐盛世”与清朝3代帝王的“康乾盛世”。

一、从疆域上来看,永乐盛世的疆域1000万平方公里左右,康乾盛世1300万平方公里左右,两者的疆域对比以往的朝代都是相当大的,也说明了他们军事的强大。

二、从人口上来看,明朝人口大约2亿,清朝大约4亿,两朝的人口对比以往的朝代也都是最多的。但是,按照当朝的土地利用率和对农作物的利用情况分析,明朝可以说已经物尽其用;清朝却是不达标的。因为,高产量的土豆、玉米、红薯在经受住战乱和小冰河气候的考验后,已经被世人所熟知和种植,4亿人口并不是清朝的人口极限。

三、从科技文化上来看,永乐盛世有《永乐大典》、有排水量堪比现代航母的宝船,有中国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有永乐大钟,有巍峨的北京城,有傲视世界的神机营,有世界第一的冶铁工艺和手工作坊。康乾盛世呢,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只有野蛮的科技管制和残毒的“文字狱”,从第一架机关枪的创造者戴梓被康熙流放了几十年就可见一斑,还有促进西方、日本科技极大进步的《天工开物》被禁用销毁,这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统治是不能称为“盛世”的。

四、从经济发展来看,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贸易遍及世界各地,民间劝课农商,经济活动相当繁荣,从他一面扫荡外敌,一面还可以进行多项劳民伤财的活动,却游刃有余,不仅没有影响明朝社会的稳定,反而促进财富的积累来看,永乐年间的经济是世界第一的。反观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经济谈不上发展,财政几经崩溃,要不是新农作物土豆、玉米、红薯的支撑,以及加倍压榨底层,所谓的盛世只会止步于“三藩之乱”。

五、从思想活跃、民心归附来看。永乐一朝民心归附,社会矛盾不深,民间娱乐活动多种多样,无论底层还是上层都有相当标准的精神追求,明朝是世界上所有大多数国家眼中的“天朝上国”。而所谓的“康乾盛世”,内部分裂战争,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络绎不绝,民心思变一直绵延到清末。如果说盛世,那也就是满清贵族的盛世而已。

最后,就是动态横向对比,看看两朝在全人类历史上或者国际发展上的成就。永乐年间,无论软实力和硬实力,明朝在当时的世界上绝对是世界第一,毫无疑问的世界领导者,影响力遍布全世界,威服海内外,外国皆以明朝为天朝上国,是自发认可的。所谓的“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在世界的排名在第5名开外,在西方使者马尔嘎尼们眼中,乾隆只不过是殖民地里面一位个子比较高的“酋长”而已,清朝,落后而腐朽!

总而言之,一个绝大多数底层都是麻木、呆滞的奴隶社会,是够不上盛世的。康乾盛世,除了疆域和人口可以拿出来吹之外,其他,一无是处!

初谈明朝三大治世:清朝康乾盛世的前奏。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许多治世,盛世的佳话直至现在还著称于世,为今人所怀念。著名的有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等。几乎每一个存在时间较长的大一统王朝都会有一段时间是处于“治世”到“盛世”的统治期。明朝作为绵延将近300年的大一统王朝自然也不会例外。它也有属于自己的“治世”和“盛世”。题主和大多数人之所以不知道,或者没有听说过此类说法,只能说明,在历史领域这方面了解不是很深。下面,我就在我的知识范围内,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明朝“治世”和“盛世”的知识。

从“洪武之治”到“永乐盛世”。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土生土长由农民阶级出身通过农民起义斗争而当上皇帝的人。在他当皇帝的30多年里,体恤民间疾苦,恢复发展生产,惩治贪官污吏。使得刚刚建立的明朝,走上了一条向盛世发展的道路。由于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努力,自南宋末年以来受到游牧民族打击的农耕经济逐步恢复并向前发展。绝大多数的流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安居乐业”一词,可以基本的描述这一时期,农民生活的概况。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以后不久,他的第4个儿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第二任第三位皇帝。为了改变自己谋朝篡位的形象,明成祖继位之后,标榜文治,尊崇儒学,并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得明太祖洪武时期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盛世”的标准无外乎三条:一是国力强盛,二是经济繁荣,三是文化昌明。

永乐皇帝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在延续洪武时期的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实行了一系列针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新政。将农耕经济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对外他一方面他积极对威胁大明北方已久的蒙古展开全面性的大规模反击,并对南方造成骚乱的安南国进行镇压。另一方面,他派遣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并多次进行“战略性”大阅兵,国势强盛,为明朝之最。永乐时期的文化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值得一提的,永乐时期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图书编撰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卷帙浩繁的古代最大类图书《永乐大典》,另外还有诸如《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等。

盛世的延续:“仁宣之治”。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永乐皇帝病逝太子朱高炽即明仁宗继位,次年五月病逝,太子朱瞻基继位,即明宣宗。这两位皇帝统治时长一共是十二年(公元1424—公元1435年)在这一段时间里,明朝的统治根基基本上已经完全巩固,废除了洪武,永乐时期“重典治国”的国策,停止了对外征伐和下西洋等耗费民力的大规模活动,明朝同志,完全走上了正常的轨道,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保持稳定。据清朝人所编修的《明史》这一时期:

吏得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正因如此,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被后世史家高度评价《明史纪事本末》中有这样一句话:

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

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时期的盛世兴平气象。

盛世辉煌:后继无人,只有遗民空回想 。

朱高炽,朱瞻基之后,明朝的统治者的政治素质,基本上是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到最后,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的武功不见了踪影,他们二人的文治也不知被历史的风沙掩埋在了何方!盛世的天堂,挽救不了明朝的最终灭亡!

明朝的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与汉唐盛世一样,璀璨闪耀,只不过被大清抹黑了,丑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