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由盛转衰的时期(明朝由盛转衰)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幼年品貌俱佳,一朝入宫

看了”大明风华”的人认为孙皇后即孙若微,这是不对的,史书中并未给出孙皇后的名字,我们暂且称她孙氏。

孙氏是山东邹平人,但他的父亲孙忠在河南永城县任主簿(相当于县长秘书)。明宣宗的母亲张皇后也是永城人,宣宗的外公封为彭城(徐州)伯的爵位,他的外婆就是彭城伯夫人看到品貌俱佳的孙氏很是喜欢,在入宫的时候和女儿谈及孙氏的贤德,这话又传到明成祖那里,朱棣遂命孙氏入宫,由明宣宗母亲张氏教她宫中礼仪,孙氏时年方十余岁。所以朱瞻基要感谢他的外婆。幼时的朱瞻基和孙氏有一段青梅竹马的岁月,也是日后两个人感情的积淀。

嫁给皇帝,逆袭成功

后来,朱瞻基大婚,因为听了掌管天象的奏议,立了胡氏善祥为正妃,孙氏为嫔。朱瞻基登基后,胡氏被立为皇后,孙氏被立为贵妃。

宣德二年,孙贵妃生下皇子朱祁镇,而胡皇后无子,明宣宗本来就宠爱孙贵妃,以母以子贵为由,列举胡皇后过失,在宣德三年,不顾大臣反对,废胡皇后,孙贵妃上位。

明宣宗: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余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

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曾说:孙贵妃体态妖娆,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悦上意,把这位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

不管怎样,宣宗很是迷恋孙皇后,可惜宣宗命短,37岁就挂了,孙皇后升级皇太后。

处理变乱,稳定政局

要说孙太后政治的闪光点,莫过于对两次事变的处理。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也先挟英宗勒索,在一些官员不知所措、甚至主张迁都时,她果断的站在于谦一边,支持朱祁钰为帝,立朱见深为太子,组织北京保卫战,稳定了大明政局,避免了靖康之耻的重演。

景泰八年,景帝病危,大明国祚又面临抉择,又是她坐镇后宫,支持徐有贞等人政变,使皇权顺利交接,保持了政治的延续,避免了皇权真空而出现的各种不测。

从两次事件,可以看出孙太后是一个顾全大局、出色的政治家。但她第一次倚仗忠臣于谦,第二次倚仗投机的奸臣,都使大明政权平稳过度,避免了诸多不稳定的因素,但是她的纵容,加速了于谦死亡,这个责任她要担一部分。

再说一下明朝由盛转衰,有的学者说始于土木堡之变,有的说始于万历,不管怎样,和她无太大关系。倒是明英宗听了她建议,废除了殉葬,这也是她功劳的体现吧。

个人粗解,欢迎典评!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