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那么多叛乱(明朝给谁灭亡了)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首先,我来说说什么是“朵颜三卫”,朵颜三卫是由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二年五月设立来安置蒙古降人,所谓“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于兀良哈地,以居降胡”,以投降的故元宗室辽王阿里失里为泰宁卫指挥使,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答南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儿为朵颜指挥同知。设立朵颜三卫是为了加强明朝边地的重要举措,是防御蒙古南下的重要举措。平心而论,在明初朵颜三卫确实有效的遏制了蒙古南下,起到了“藩屏”的作用。而在明朝末年,漠南、漠北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谓的朵颜三卫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被分解的七零八碎,融入漠南蒙古各部,所以根本不存在朵颜三卫投降清朝的问题。

首先,朵颜三卫之中福余卫和泰宁卫在嘉靖年间就开始被左翼的察哈尔部(达延汗及其继承者的直属万户)、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分割吞并,明朝万历年之后,福余卫和泰宁卫头目与明朝的交往记录完全消失,说明已经完全融化于蒙古各部之中。

而朵颜卫在嘉靖二十九年庚戍之变后,在右翼蒙古的喀喇沁部、土默特部和左翼蒙古的察哈尔部不断侵逼下,被迫屈服,为三部所瓜分。在成书于万历年间《卢龙塞略·考部》就详实的记载了朵颜卫人附属在三部的情况,其中以喀喇沁部占有最多,有4200余骑,土默特部有2000余骑,大汗直属部落察哈尔部占有1800骑左右。所以可以肯定,在明朝初期和中期表现比较活跃的朵颜三卫作为单独的政治实体在明末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就在明朝末年,漠南蒙古被后金吞并,朵颜三卫的原有人众当然毫不例外的随着整个漠南蒙古投入后金的怀抱。


漠南蒙古归附清朝后,首先增加了清朝的军事实力,根据《天聪九年档》归附的蒙古被编为十一旗,这十一旗中八旗为蒙古八旗,其余三旗为喀喇沁一旗和土默特二旗,此次编审共清点出壮丁一万六千九百二十三人,而这些壮丁必然会成为八旗劲旅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对明作战的有生力量。


其次,清朝收服漠南蒙古之后,对明朝形成了半月形包围,使绕过明朝苦心经营的宁锦防线,攻击明朝腹地有了可能,后金包括皇太极在内的最高决策层就此制定了,迂回袭扰,残毁明朝腹地,逐出削弱明朝军事实力的方针。

《清史列传·济尔哈朗》:明乃吾敌国,宜取其近京数城,久驻伺隙,别屯兵山海以东,扰其耕获,使不得休息。复分兵半于山海关前立营,半绕入关后,内在夹攻,敌必绌。

而在此过程中,常年接受明朝抚赏,对明朝关隘非常熟悉的喀喇沁台吉布尔喀图愿意充当向导,引导后金军攻入明朝腹地。

《清史稿·布尔喀图传》:十月,太宗自将伐明,以布尔喀图尝如明朝贡,习知关隘,使为导。


所以,包括朵颜三卫人众在内的漠南蒙古归附后金确实成为明朝灭亡的一个原因,但是我并不认为是主要原因,事实上在朵颜三卫做为政治实体存在期间,早在永乐末年就开始与蒙古势力相勾结,骚扰明境。

《国榷》天顺八年十月已亥:报虏孛来纠朵颜三卫窥边。


《国榷》成化元年三月申朔:虏孛来构朵颜三卫苦堆等九万骑,入辽河。

我这儿仅举两例,事实上在整个朵颜三卫存在期间,经常勾结鞑靼势力进犯明朝,充当鞑靼的向导和合伙人,而明朝在与蒙古势力的对抗中你来我往斗了百余年,这样明朝都没能倒下,可见朵颜三卫或者蒙古势力确实只是明朝灭亡的次要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

造成明朝灭亡的原因首先就在于其本身,在明末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败坏、土地兼并严重、天灾等问题集中爆发,实力当然不能和初期和中期相比。

而第二个原因就在于东北由女真人建立的后金确实比蒙古强大,而集中表现就在于生产力和制度上的优势。

我们先来看看生产力,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早在万历已亥年(1599),就开始冶铁、冶炼金银。“三月,始炒铁、开金银矿”,生产力的发展让八旗军的军事装备远比蒙古优越,就比如说在铠甲方面,就在赫图阿拉,有大量的铁匠为八旗军打造铠甲,“奴寨北门铁匠居之,专治铠甲。向亦闻铁工所居,延袤数里”,等到萨尔浒战后,建州女真攻打叶赫,远远望去“满洲兵盔甲明如冰雪,旌旗剑戟如林”。


而蒙古人的披甲率就寒酸多了,在广宁之战前,林丹汗派兵声援明朝,所派之军居然一半没有盔甲防护。

《山中闻见录》:西人至者万骑,铁甲者三千,绵甲二千,无甲者五千,续至者益众。


在制度建设方面,皇太极在继位后,进行大力改革,削弱贝勒们的权力,模仿明制,整顿和改革国家机构,确保了自己的独尊地位,向中央集权的封建化国家过度,而蒙古的宗法分封制度,很容易造成分崩离析的局面。后金的集权政体远比蒙古的宗法分封制有更强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朵颜三卫甚或漠南蒙古归附后金(清)都不能构成明亡的主要原因,明朝的灭亡在自身衰朽的情况下,遇上了远比蒙古更加强大的新兴政权,内外因素结合造成了明朝的灭亡。

参考文献:《卢龙塞略》、《殊域周咨录》、《国榷》、《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史列传》、《山中闻见录》、《清史稿》、《徐光启集》、《天聪九年档》

不是,主要是崇祯残暴,不听信忠言,误陷死了良帅袁成焕,这就丧失了国家军队这根擎天柱才如此惨败下场!

谢谢悟空邀请! 对于本题,我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很简单,明朝末年后金—清朝崛起时,所谓“朵颜三卫”政治势力早已不复存在,又何谈其投降清朝之事呢?

明朝初年,明太祖为了分化瓦解漠北蒙古军事贵族的势力,册封了大量蒙古贵族为世袭罔替的卫所指挥使,所谓“朵颜三卫”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按照其统治家族的身份论,出自黄金家族成员的辽王阿札失里后裔所掌握的泰宁卫,本是三卫之首,但因阿札失里后来的叛逃,泰宁卫遭到明军打击而削弱,反倒让兀良哈者勒蔑后裔的朵颜卫壮大起来,成了三卫之首)。在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朵颜三卫的骑兵参与其中,因而在永乐元年受到了明成祖的重新册封和赐地,实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明廷对于朵颜三卫的政策,是企图扶持其为牵制北元鞑靼和瓦剌军事集团的第三方势力,但三卫统治家族却难以完全割裂与其他蒙古部落首领家族的关系,因此在其后漫长的北元与瓦剌、明朝与北元的和战历程中,朵颜三卫因政治立场的摇摆不定,而屡遭瓦剌、北元及明朝的轮番打击,势力日趋衰微。

到了达延汗统一蒙古大部、并以诸子孙兼领各部万户首领后,朵颜三卫的独立地位已经是岌岌可危。此时嘉靖帝时期的明廷早已失去对漠北政治变化的影响力,对于三卫的危机也只有爱莫能助了。

到了公元1630年后,喀喇沁万户伯斯哈儿(汉文典籍中称其为老把都)因骁勇善战,被当时的蒙古大汗博迪册封为昆都力汗,在得到兄长吉囊和俺答的支持后,喀喇沁万户开始了东迁,兵锋所向直指朵颜卫领地,此时的朵颜卫首领影克自知无力抵抗,遂率部归附,得到昆都力汗伯斯哈儿的欢心,与之联姻,授予部下中之部落首领,自此,绵延多年的朵颜卫政治势力正式消亡。

在朵颜卫湮灭前,泰宁卫指挥使一职,已被蒙古翁牛特部首领家族(成吉思汗二弟哈赤温后裔)篡夺,其后泰宁卫又遭到南下的喀尔喀诸部的蚕食,最终被其并吞。而远避于嫩江流域的福余卫,则被因帮助达延汗武力统一,而得以壮大的科尔沁部蒙古控制,并最终被科尔沁部并吞。

所以说,当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扩张时,所谓“朵颜三卫”早已泯灭无踪,不存在向后金——清朝政权投降的事宜。